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堅持“人才強校、文化興校、特色立校”的發展理念,積極構建新時代職業院校“五育融合、德技雙修”的“三全育人”體系。學校結合自身實際,立足工匠精神,提升強國技能,全面統籌辦學治校各領域、教育教學各環節、人才培養各方面的育人資源和育人力量,統籌推進德智體美勞“五育融合”,合力提升學生的愛國主義、職業道德、專業技能、創新能力、敬業精神、誠信品德和團隊意識,逐步形成“筑匠魂、精匠藝、育匠品”的“三全育人”新模式,實現“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全鏈條推進。
筑工匠之魂,思政引路構筑全員育人“引力場”。學校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著力培養全體學生的使命擔當和家國情懷。
一是培根鑄魂,潤物耕心,發揮思政課程主渠道作用。開展思政課教師隊伍和思政課程建設,打造系列特色“行走思政課”和“活動思政課”,讓思政課程“活起來”“動起來”“火起來”。構建“一個核心”“三條主渠道”“N維輔助”的“1+3+N”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工程培訓體系,切實用馬克思理論的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
二是對標任務,建強團隊,打造“八雙”輔導員隊伍。對標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構建“大思政”工作格局。不斷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培養具有“八雙”身份的輔導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體能力和水平。
三是創新載體,提升實效,實施思政教育智慧管理工程。圍繞“立德樹人、素質教育”的相關要求,結合高職院校實際,不斷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載體,提升教育工作實效,統籌實施“1368”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智能管理工程,形成“縱向多級聯動,橫向多維協同”的“三全育人”新格局。
精工匠之藝,專業探路開創全方位育人“新局面”。學校準確把握卓越工匠的能力要求和當代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基本規律,堅持“分類型、分層次、分階段”的個性化培養思路,著力打通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最后一公里”。
一是分層分類,個性培養,創新培養模式涵育卓越工匠。以“價值引領、人格養成、知識積累、能力培養”為培養目標,五維融通、同向發力,構建起“雙元協同 三分結合 四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努力培養“十百千萬”技術技能型人才(數十位技能大師、數百位能工巧匠、數以千計技術能手、數以萬計技術人才)。
二是英才育人,多樣成長,推進三大計劃共促素質提升。圍繞“技術技能教育的英才育人”理念,持續推進“卓越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計劃”“工匠工坊支持計劃”“星光大道獎勵計劃”,探索在技術研發、技能競賽、創新創業、學歷提升、國際化視野等方面個性化分類培養的基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培養模式實踐。
三是錨定目標,依托平臺,開出成長清單指明發展方向。依托國家/省部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省部級工程中心、省部級應用技術推廣中心等高水平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科教協同為學生開出個性化成長清單,以名師之力為學生提升技術技能水平錦上添花。
育工匠之品,融合之路奏響全過程育人“協奏曲”。學校統籌推動體、美、勞育人體系與人才培養體系有機統一,促進大學生“德、智、體、美、勞”深度融合,實現“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從分到合、由局部向全局、由片段向全程的轉變,推動“三全育人”向縱深發展。
一是藝術熏陶,陶冶氣質,培養卓越工匠審美情操。貫徹落實《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相關要求,積極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高水平建設國學中心;高質量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魏晉風骨解讀”等國學金課;高品質建設“合唱藝術”“非遺與傳統工藝”等公共藝術課程;高標準打造一批精品文化藝術社團,高要求建設“川江號子”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成立傳統文化與美育教研室,打造科美融合的教學環境,培育學生認知美、感知美和欣賞美的能力,并將藝術課程與實踐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實行學分制管理。
二是體教結合,強健體魄,培養卓越工匠完全人格。充分發揮課堂教育的育人主渠道作用,改革創新體育教學課程模式,通過公共體育、專項體育兩個主渠道,讓每名學生至少掌握一項終身受益的體育運動技能和運動習慣。增設3個免費學分的“分眾快樂技能體育”,積極開展全員覆蓋的有氧健康跑項目,創編3套課間操,增強學生“熱愛運動,健康第一”的體育意識。不斷提升體育類學生社團的建設質量和號召力,充分依托學生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為學生成長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是勞動實踐,磨礪意志,培養卓越工匠成熟心智。堅持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健體,將勞動價值觀、勞動情感態度、勞動品德、勞動習慣和勞動實踐鍛煉融入學校育人全過程。構建“1+8+N”勞動教育課程及實踐體系,建立“百工學堂”,用“學堂”引導學生勞動實踐,形成具有重電特色的“新時代以百工學堂為載體的生活勞動、生產勞動、愛心勞動‘三位一體’勞動教育模式”。
隨著育人改革不斷深化,學校“三全育人”體系日趨完善,整體層面,形成“筑匠魂、精匠藝、育匠品”的“三全育人”新模式;條線”高質量黨建工作體系、“1368”思想政治教育智能管理模式,實施了卓越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等三大計劃,形成“五育融合、德技雙”育人機制,育人機制日趨完善。在良好育人模式的帶動下,各個育人主體的育人能力不斷提升,高質量成果豐碩;學生綜合素養顯著提升,育人成效明顯。
相關標簽:體育(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