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中國目前的新冠疫苗接種分配方案感到疑惑,不清楚為什么中國和外國不一樣——不優先給“高危”的老年人群接種。實際上,優先給哪一目標群體接種,取決于疫情控制情況和疫苗供應情況。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人員在PNAS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對新冠疫苗的優先安排情況及可以挽救生命的概率進行了充分闡述。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了三種可供選擇的政策目標(最大限度地減少感染、生命損失年數或死亡),并建立了一個隨著人口流行病學狀況而變化的動態策略模型,模擬了COVID-19的傳播率和美國最初有限的疫苗供應在各種情況下的最佳分配。研究發現,根據公共衛生目標的不同,年輕的基本工作者被優先用于控制傳播,或者老年人被優先用于直接控制死亡率。從廣義上講,最優政策是非常動態的:每個階段都針對特定的群體,這些群體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化。
當有效疫苗供應充足,疫情相對受控時,首先針對基本工人,以幫助減少整體傳播,是最理想的做法。但如果疫苗供應有限,病例和死亡人數激增,直接針對老年人和最脆弱的人群可能是更好的策略。
這一研究結果支持目前中國采取的疫苗分配策略。目前中國新冠疫情已控制平穩長達一年,4月3日0—24時,31個。ㄗ灾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21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11例(上海6例,廣東2例,北京1例,天津1例,福建1例),本土病例10例(均在云南);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2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均在上海)。
在這種疫情管控良好、疫苗產能持續上升(科興疫苗年產能預計能達到20億劑)的條件下,加快我國中青年疫苗接種效率,將對緩解社會管控措施、減少公共衛生壓力、控制疫情再度暴發意義重大。
去年8月,美國哈欽森癌癥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也曾發表研究描述這種疫苗優化分配的觀點,表明在疫苗有效性較高(60%或以上)的情況下,為了實現高疫苗接種覆蓋率,會首先將疫苗分配給高傳播性(年輕)年齡組。這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口覆蓋率,以減少傳播事件、癥狀性感染和非ICU住院的數量。這使得疫情曲線趨于平緩,死亡人數陡然下降。
疫苗最佳分配下COVID-19負擔的四個關鍵指標。癥狀性感染(A)和死亡(B)的比例、最大非ICU(C)和ICU(D)住院次數與VE和疫苗接種覆蓋率(可用疫苗總量占人口的百分比)的關系。虛線%的人口.doi: https:10.1101/2020.08.14.20175257
來自佐治亞州立大學流行病學和生物統計學教授Gerardo Chowell說:“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提出的分析方法評估了疫苗的最佳動態分配,增加了方法論工具包,其應用范圍超出了COVID-19大流行的范圍”。也就是說,在未來任何一次類似的大流行病中,這一疫苗分配方法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研究說明了最佳的優先次序是由幾個敏感因素決定的,最主要的是疫苗的有效性和供應、病毒傳播速度和初始感染的規模。
作者表示,雖然科學界和公眾對SARS-CoV-2有了很多了解,但仍有許多不確定因素需要解決。這包括疫苗對傳播的阻礙有多大,隨著疫苗接種的進展,個人會在多大程度上放松保護措施,以及考慮到新變種的興起,免疫力會有多持久。
中國領先的健康門戶網站,中國互聯網百強,于2000年3月9日開通,中國歷史悠久、規模最大、擁有豐富內容與龐大用戶的健康平臺。多年來,在健康資訊、名醫問答、就醫用藥信息查詢等方面持續領先,引領在線日簡報:專家呼吁加快推進老年人接種疫苗;全球死亡人數降至2020.8以來最低;2021年至今4例新冠本土死亡病例,均有嚴重基礎性疾病
2022年3月30日簡報:上海新增本土病例326+5656;FDA批準特定人群接種第二劑新冠疫苗加強針;以色列研究發現4針疫苗可將老年人死亡率降低78%
聲明:39健康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具體治療及選購請咨詢醫生或相關專業人士。
相關標簽:體育(1231)